笔趣阁

爱上中文>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 > 第29节(第3页)

第29节(第3页)

汉室那边,市场其实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里头原因也很多,一些人是因为立场,宁可保守一些,也不想跟刘昌扯上关系,还有一些根本就是跟刘昌有仇,所以,担心刘昌坐大还来不及。像是周勃,他们一家子,就是坚定的倒辽派,周勃在自己的封国,那叫一个对辽国的东西严防死守。

不过这也就是他安慰一下自己,别的不说,周亚夫搞新的骑兵建设,这里头就没一样是跟刘昌那边脱离得了干系的。周勃最后的倔强也就是不肯用辽国那边的任何奢侈品。

但光是周勃不用也没用,周勃之前被折腾了一场之后,如今愈发不如从前了!绛侯的封国里面已经在为他准备坟墓和陪葬用的东西。周勃并不擅长经营,发的最大的一笔财,就是诛杀诸吕的时候搞到手的。按理说,这笔钱数目很是不少,但是他花销也大,实际上,很多军功出身的彻侯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为了部曲的忠心,养着一大批曾经的部下,这些人很多因为打仗残疾了,又没有赶上授田,所以,他们就跟着老上司,给老上司做佃户,这等老部下,你能如同对寻常佃户一般,催着要租子吗?瞧着他们日子不好过,还得经常免了租佃。周勃又没有别的生财的本事,不像是张苍一样,擅长经营,家里人口也越来越多,虽说给儿子娶了个公主,但是,公主就算有自己的食邑,总不能靠公主养着,所以,周胜之这边的开销还是从绛侯府里的账上走。这么一来,虽说不至于入不敷出,却也只能说是勉力支撑。

而之前他被告谋反,为了脱罪,又是贿赂狱吏,又是贿赂薄昭,几乎将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搭了进去,虽说后来恢复了爵位和封地,但是,钱也没多少了。

偏偏这年头讲究厚葬,一时半会儿,叫周勃几个儿子从哪儿能掏出多少钱来,因此,一咬牙,这几位私底下也干起了低买高卖的勾当,他们也安慰自己,自己不是直接从辽国那边买的东西,算不得违背父亲的心意。

其实类似的事情有很多,还有一些是着实离得比较远,又不靠近海边,因此,即便是想要跟辽国做买卖,也有些不方便。像是蜀中那边,从那里往外运货,倒是可以顺着大江沿途而下,但是要进去,就得从栈道走,而栈道狭窄,走不了大车,如果不是辽国那边弄出了独轮车,有骡马的还可以让骡马备着,没有的只能是找挑夫挑担子,就这还得冒着一个不小心坠落悬崖的风险。所以,想要大规模往蜀中运货,是真不容易,因此,蜀地虽说许多商人很有钱,但是,他们也只能是从其他人那里购买辽国的各种体积小,附加值比较高的奢侈品,其他东西,却是不会多买的。还有一些地方,更是偏远,偏远到只怕一些小吏都不知道辽国的存在。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刘昌之前给刘恒上书,表示自己愿意出钱出料给汉室修路,只需要三十年的经营权,但是,刘恒果断拒绝了,他那会儿担心刘昌修好了路,以后直接顺着路就打过来了,所以坚决不同意。但是,刘昌对这事却一直挺上心,像是现在,辽国的路就已经修得四通八达,各个城池之间都有轨道相连,轨道都快要修到北海去了,也就是那些深山里头交通不便,但是现在深山里也没什么人了,里面原本住着的土人都被缺人缺疯了的工程队挖出来做工了。这样发达的交通才能支撑辽国不断向西向北扩张,要不然的话,多走几天就迷路,物资运输也不方便,谁肯跑那么远呢!

其他人也就罢了,以刘启那性子,估摸着挺愿意跟辽国做邻居的,到时候,跟刘启协商一下,刘昌就能将路修过去,真正体会到了好处之后,刘昌就不信,就没人动心!

果不其然,不多久,就传来消息,刘启被封为代王,刘武被封为太原王,刘揖被封为常山王,刘参被封为中山王。这都是在北方,与燕赵相邻。刘恒一听说消息,立马就叫人给他们传信。

第103章

虽说封了王,却也不可能立马就藩,还得准备一阵子才行,总不能叫藩王单枪匹马就离京。

因此,刘昌的信直接就是送到了长安,送进了未央宫。第一个看到的也不是几个皇子,而是刘恒。刘恒可没有什么意识,直接就将几封信都拆开了,结果一看,就是无语。

明明当初即便是在代国的时候,因为刘昌本来有三个同母的弟弟,实际上跟其他这些异母兄弟关系并不亲密,结果在信里面却说成兄弟情深的模样,看样子,这么多年下来,脸皮的确厚了许多。这也是作为上位者的必修课,像是周亚夫,就是不懂这个道理,以至于最后活活呕血而死。

刘昌在信里面许下了一大堆的承诺,但是在刘恒看来,跟包裹在蜜糖里面的毒药差不多,真要是什么都答应下来,那么,另外几个儿子也就跟刘昌的傀儡差不多了。

不过,刘恒并没有插手的意思,若是这几个儿子连这些事情都看不出来,或者是,看出来了也愿意上钩的话,那就说明,他们兄弟之间已经有了足够的默契,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刘恒将几封信重新上了火漆,给几个儿子送了过去。

刘启拆开信封,粗略一读,就露出了得意之色:“这下不用担心了,等到了代国,本王就先带人去辽国,将大兄许诺的援助都弄一批回来!”作为曾经的代国王子,一帮人其实对代国都没什么好印象,偏偏这次,兄弟几个全封那边去了。

刘启对于代国最深的印象就是饥饿和寒冷,刘恒每年只给王宫留下勉强足以果腹的粮食,其他的都会拿出去赈济下面的贫民,这直接导致了几个儿子在最容易饿的年纪,总是饿肚子。

知道自己居然被封为代王之后,刘启可没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看重,而是觉得,这完全就是对自己的恶意,或者说,自家这个父皇对自家几个儿子都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当初您老人家在代国,那般励精图治,勤俭节约,都没能让代国富强起来,凭什么要指望我这个做儿子的呢!

知道自己被封为代王之后,刘启就做好了抱大腿的打算,自家亲爹指望不上,也只能指望兄长了!这会儿在信里得了刘昌的承诺,哪怕知道刘昌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给自己的肯定能加倍地赚回去,但是,终究还是兄弟,人家总不会将自己往死里坑吧!既然不打算做太子,做天子,那么,有这么一个大腿抱着还是挺舒服的,人家有钱有人,还有各种新鲜东西,对你也慷慨大方,起码比亲爹大方,所以,刘启想开之后,就半点心理障碍都没有了。

反倒是刘揖,比较郁闷,主要是有个落差问题,因为原本慎夫人的意思是,会帮着他讨一个富庶的封地,但是,如今一个常山王,真算不上什么好地方,在刘揖看来,自个怎么着也能捞到一个类似于淮南国的地方吧,结果居然落到常山去了,地方也小,也不算富庶,这个藩王含金量也太低了点。

慎夫人也很郁闷,去找刘恒询问,刘恒却没有多解释的意思,在刘恒看来,真要给了刘揖什么好地方,这等富庶的封国最是会消磨人的志气,只怕别说是让刘揖励精图治了,回头说不定要落得跟刘长一样的下场。另外就是,刘恒可是知道,慎夫人已经跟刘揖一起,私底下对刘昌服了软,而刘昌其实是打算将宗室往外分封的,到时候,刘揖要是习惯了富庶的封国,不肯出去,刘昌跟这些弟弟可没多少感情,说不定到时候就要将刘揖当做骇猴的那只鸡了!

当然,刘恒也是安抚了慎夫人一番,毕竟刘启和刘武,两人还是皇后嫡子,他们也就是封了代王和太原王,刘武也就罢了,刘启这边一度被当做是太子,许多人也押注在刘启身上,如今若是让刘揖越过刘启有了更好的封国,那到时候刘揖可就真的要变成许多人的靶子,刘揖虽说聪明,但是到时候可玩不过那些老狐狸。

“别看你父皇疼你,但是在他心里,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啊,你也别真的听那些人鼓动,觉得你要是治理好常山国,就能真的如何?”慎夫人可不是什么没脑子的花瓶,她出身一般,却天然知道,什么人才更值得依靠。所以,在宫中,她宁可讨刘恒的欢心,也不会越过窦皇后,去孝顺薄太后,这完全是名不正言不顺。她可以在刘恒的支持下,在窦皇后那里嚣张,但实际上,她都保持了一个度,不会叫刘恒真的厌恶她就行,甚至还能让刘恒觉得,其实是她受了委屈。

像是如今,在儿子的事情上,慎夫人早早就意识到,这事在刘恒那里早就失控了,除非刘昌突然出事,否则的话,刘恒死后,就算是有什么波折,最终的胜利者十有还是刘昌。所以,慎夫人在发现刘恒满脑子都是稳定,都是平衡的时候,就知道,再指望刘恒偏心自家儿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还是早点投靠刘昌比较好。

因此,看着刘揖,慎夫人叮嘱道:“我以前还觉得刘启那小子是个冲动没脑子的,如今发现,他心里什么都清楚,上次他私底下跑了一趟辽国,肯定已经跟你大兄搭上线了!咱们反倒是晚了一步,不过,晚一步也不要紧,这种事情,不是先快一步,就能先到一步的,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在大汉,保密什么的,简直就是个笑话,宫闱之中,那都跟筛子一样,你上午说的话,下午的时候就能传遍整个长安,再有个半个月,只要这事足够有话题度,那么,说不定半个大汉都知道了。

所以,刘启将刘昌对于将来的打算说给了刘恒、刘武还有窦皇后等亲近的人之后,哪怕刘恒下了严令,不许外传,但是起码宫里还有几家外戚就都知道了。不过外戚觉得这事跟自家没关系,毕竟,高祖当年可说了,非刘氏不得封王,这诸王分封出去,跟他们有什么干系,他们还得提防着是不是要被哪个皇子外甥一并歪缠着弄出去涨声势,他们可不乐意跑到什么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再筚路蓝缕来辛苦一趟!所以,这些外戚干脆都闭了嘴,当做没这回事,免得日后自家也被牵扯进去。

但是,慎夫人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这些年来,老刘家封的王也不少,但是,都在中原范围里头,一开始的时候,刘邦算是个护短的大家长,所以,对于刘氏出身的藩王都很宽容,轮到吕后的时候,这位那叫一个杀伐决断,差点没将庶子们都一网打尽。而到了刘恒这里,大家都说他是个宽容的,但是这些年来,宗室里头藩王也有过好些变动。像是现在,朝廷对于各个藩国是愈发警惕起来,以前藩国的官员差不多都是各个藩王自个安排,现在,藩国里面两千石以上的大臣,都是长安安排,甚至,还有下调到一千石的意思。也就是说,以后藩王即便是在自己的封国,其实也没多少话语权。

read_xia();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