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六年过去了。
初春的清晨,薄雾笼罩着皇宫,琉璃瓦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在晨曦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
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间,显得格外宁静。
凤仪宫内,陈小茹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件精致的龙袍,细细地缝制着。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她温柔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显出她岁月的沉淀与优雅。
十六年的时光,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眼角眉梢间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
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龙袍上那栩栩如生的金龙图案上,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期盼。
这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打破了宁静。陈小茹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轩辕澈大步走进殿内,身穿一袭明黄色的常服,显得格外英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是更加沉稳的气度和威严的气势。
他走到陈小茹身边,俯身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然后目光落在她手中的龙袍上,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小茹,佑儿今日就要举行册封大典了。”轩辕澈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陈小茹放下手中的针线,抬手抚平轩辕澈眉间的褶皱,轻声道:
“陛下,佑儿长大了,他会成为一个好皇帝的。”
轩辕澈握住陈小茹的手,紧紧地握在掌心,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远方那片广阔的天地。
“是啊,佑儿长大了。”他喃喃自语,语气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
十六年来,轩辕澈对轩辕佑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亲自教导轩辕佑读书习武,处理政务,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轩辕佑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都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想到这里,轩辕澈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骄傲的笑容。他牵起陈小茹的手,柔声道:
“走吧,我们去看看佑儿。”
两人并肩走出凤仪宫,穿过长长的宫道,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广场上,文武百官早已列队整齐,气氛庄严肃穆。金色的阳光洒在广场上,映照着官员们身上的朝服,熠熠生辉。
轩辕佑身穿太子朝服,站在广场中央,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他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沉稳和自信。
陈小茹和轩辕澈并肩站在太和殿的台阶上,目光慈爱地注视着轩辕佑。
礼乐声响起,册封大典正式开始。
司礼官高声宣读册封诏书,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轩辕佑跪在地上,双手接过诏书,高声说道:
“儿臣,领旨!”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陈小茹看着轩辕佑,眼眶微微湿润。十六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结果。
她的儿子,即将成为这个国家的君主,肩负起守护天下苍生的重任。
册封大典结束后,轩辕澈在太和殿设宴款待文武百官。宴席上,轩辕佑频频向大臣们敬酒,举止得体,谈吐不凡,赢得了众人的赞赏和拥戴。
轩辕澈坐在龙椅上,看着意气风的轩辕佑,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担,将这个国家交给一个值得信赖的继承人了。
宴席结束后,轩辕澈将轩辕佑召到御书房,父子二人进行了一次长谈。
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气氛凝重。轩辕澈坐在书案前,手里拿着一本奏折,目光深邃。轩辕佑站在他面前,神情恭敬。
“佑儿,朕今日就要退位了。”
轩辕澈放下奏折,抬头看着轩辕佑,语气平静。
轩辕佑闻言,脸色微变,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轩辕澈站起身,走到轩辕佑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佑儿,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管理这个国家了。朕也老了,是时候该休息了。”
轩辕佑沉默了片刻,然后深吸一口气,沉声道:“父皇,儿臣……”
轩辕澈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继续说道:
“朕知道你有很多疑问,但你记住,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轩辕佑点了点头,将轩辕澈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轩辕澈又叮嘱了轩辕佑一些治理国家的方略和注意事项,然后将象征着皇权的玉玺交给了他。
“佑儿,从今日起,你就是大夏的皇帝了。”
轩辕澈看着轩辕佑,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信任。
轩辕佑双手接过玉玺,感受到沉甸甸的重量,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枚玉玺,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向轩辕澈行礼,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