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残疾大佬的卷王之路 > 第七十九章(第1页)

第七十九章(第1页)

夏季短暂一晃而过,眨眼间就入了秋。

小麦最早成熟,与其他农作物错开,能缓解些百姓忙于收割的辛苦。

第一年耕种小麦,产量不算好。植株长得倒茂盛,结穗的时候出得比较小,还有一部分空壳。

失望归失望,总体来说也不算太差。比起齐佑第一年耕种下去,收成只与种子差不多相比较起来,产量至少翻了倍。

还得感谢的是,蒙古人与鄂温克等几个部落以前没种过地。他们看到自己地里有收成就已经很满足,按照他们的习惯,等小麦一入仓,就开始跳舞唱歌庆祝丰收。

除了下地耕种,另外一边还在继续开荒,修路挖渠,就是放牧的童子们,到如今都瘦了一圈。

齐佑考虑后面还要收水稻洋芋与番薯,加上一些豆子与高粱小米,从春天到现在,他们几乎没一天闲下过。

平时只吃些杂面馒头,几乎不见油水,再不补一补,人就得累趴下了。

养了两年的猪,今年有了番薯藤,已经长得很肥,差不多有两百多斤。

齐佑打算拿来过年杀了,一半让他们打下牙祭,一半利用鄂伦春他们擅长做肉干风肉的本事,做出来卖给内务府,换取银子好赶紧开办学堂。

齐佑咬了咬牙,趁着下雨天闲着,忍痛让他们杀了一头。几个部落分了肉,加上萝卜白菜一煮,热闹堪比过年。

所幸这一次,没人再

敢喝酒。这其中也有粮食欠缺,酒太贵的原因。

先前他们分的银子,朝廷惠民局赈济过来的针线粗布等货物,他们看到难得便宜,一下买了个够。

齐佑当时看到他们的豪爽,直看得目瞪口呆,旋即又忍不住想笑。

看来无论什么时代,面对着便宜的诱惑,谁都抵挡不了。

买得多也好,估计他们也清楚。便宜难得,朝廷总有一天会负担不起,以后再没这种好事了。

收来的新小麦,齐佑建议他们留了一部分,另外的全部拿去换成了黑面,好撑到水稻与其他粮食成熟,免得饿肚皮。

至于朝廷那边,齐佑压根没多大指望,欠他的粮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完。

国库永远穷,朝廷永远缺粮。加上要在黑龙江河布置水师,少谁都少不了军饷。

康熙来了信,这次水师的兵,打算不用披甲人。一来他们不会打海仗,二来养他们的成本太高。

齐佑开荒种地,粮食产量虽不尽人意,康熙却极为聪明看到了前景。

这片肥沃的祖宗之地,被披甲人随意占去开垦耕种,却不交一颗粮食,康熙舍不得了。

不过,既然要重新派兵来,究竟派何处的兵好呢?

八旗兵丁基本不懂得水战,当年与郑经的仗,基本都是前明留下来的兵在打。

这群兵如今都上了年纪,大多数一身伤痛,七成左右都已解甲归田。余下来的,则成了武官将领。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汉人

。康熙一边认为八旗权贵尾大不掉,一边打心底还是信任旗人守护的江山。

康熙却不能将心底的真实想法如实托出,毕竟除了八旗军,还有绿营在。

绿营全是汉军,采用世兵制,即全家世代为兵,父亲没了得儿子顶上。

尽管在军饷配备上,朝廷明显倾向于旗人的兵营。比如八旗军营的支出,几乎是绿营的三倍左右。

康熙无时无刻不担心,绿营兵心生不满,借此反了。

调八旗的兵来吧,他们一来不懂打水仗,二来养他们,比披甲人还要贵。

退一万步说,康熙就算勉为其难相信绿营兵,还得考虑到实际的问题。

南方的人来到北边,很难适应当地的气候,还没打仗就得损失不少。

最后,康熙思索再三,还是调了八旗北边的兵过来。

齐佑看到康熙的安排,一下就看穿了他的用意。

究其根本,不过是放着汉人,担心他的江山社稷罢了。

齐佑管不到康熙,更没功夫去管,成日盯着地里的水稻与洋芋番薯,恨不得盯出朵花来。

在早晚起床都得打哆嗦的时节,水稻终于能收了。

树叶草木,加上水稻一起变成金黄,衬着蓝天白云,美得似浓烈的画卷。

齐佑看多了美景,虽不嫌弃,却实在没空欣赏。

必须趁着天气好时收割水稻,不然等到一场雨下来,稻子倒掉不说,还会生芽晒不干。

妇人们一大早就下地,挥舞着镰刀割稻子,累得连腰都直

不起来。汉子们忙着捆好,用板车推到晒谷场,脱粒晾晒。孩童们提着篮子在后面,与飞来的鸟儿们争抢,捡拾掉下来的谷穗。

齐佑坐在田埂边,双手搭在膝盖上,陷入了沉思。

林大牛蹲在他身边,一同望着地里的忙碌,半晌后说道:“七阿哥,您无需太过担心,等到种上几年之后,就应当会好转些。”

水稻收成并不好,远远比不上小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