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造竹纸,青玉案元夕这些事,也都没什么新鲜的。
唯一比较突出的,就是对太子在遭遇刺杀的时候,有所歌颂。
李世民平衡太子权力,可不是从太子名声出手。
反而太子名声好,他也是满意的。
这就是李世民受到时代的约束,对报纸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无法做到有足够多的判断。
毕竟邸报由来已久,现在太子不过是将其作为盈利的手段。
跟李世民的出身也有关系。
李世民自小世家出身呢,说什么了解民间疾苦,还是差了些。
自小生活的环境,让他认为皇帝的命令通传天下,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了。
毕竟长安每坊都会有告示,各州地方公廨也会根据皇帝的诏敕,张贴告示并宣读。
“陛下,太子教令到各驿置,命各州地方公廨,帮售卖邸报。”
张阿难说道。
这种通传全国的太子教令,一般是要先通过李世民的同意,才能继续的。
李世民问道:“太子让各州公廨,一份邸报卖多少文钱?”
张阿难道:“还是十文。”
李世民点点头:“那便由着太子去吧。”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问道:“整个长安城这么多人,还不够太子卖邸报吗,还要往各州。”
“这邸报太子拓印了多少份?”
张阿难回道:“听说东宫拓印了四十万份。”
李世民有些吃惊:“这么多?太子如何拓印这般多的。”
张阿难解释道:“东宫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招工匠,有造纸匠三百余人。”
“东宫自行造竹纸,所造竹纸皆未对外售卖,而是拓印书籍后,再以百文一卷的价钱卖给各书铺。”
“如今单单是雕刻雕版的木匠,就有两百余人。”
“另还有两百余人,专门负责进行拓印。”
“这些工匠干活熟练后,每日可拓印百余份,日两万份,太子上月便已进行拓印,便有了这些数目。”
李世民问道:“长安城内,太子的邸报售卖如何,先前那些书籍,又售卖如何。”
张阿难道:“据说太子在告示栏旁边建了小木屋,用来卖邸报。”
“清晨开卖,排队如长龙,至晌午时分,多数地方基本已是售空。”
李世民插话道:“卖这么快?长安百姓全都在买?”
他有些想不通,为什么百姓会如此热衷于买邸报。
十文钱不算多,但也能买两斗米了。
去买这邸报为何?
张阿难解释道:“大致是图个新鲜,还有些想着,有份邸报,也能教识字这些,毕竟书价昂贵,普通百姓承担不起。”
李世民点点头,这么一说,也就合理了。
随即不由计算道:“四十万份邸报,每份十文,便是四百万钱。”
“东宫造纸拓印的工匠,也就七百余众吧,哪怕都是月钱,算他五百钱,也就不到四十万钱,能赚三百余万钱。”
说到这里,李世民便问道:“先前太子拓印书籍,是否也是这般赚钱?”
张阿难并不懂得,想了想便道:“或许比邸报更赚吧,毕竟一卷书就百文了,且听说学子们对东宫卖出的拓印书,向来是供不应求。”
李世民顿时有些心热起来。
皇帝也缺钱啊。
更何况这是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卖书的事情,那能叫买卖吗。
“阿难,你说朕也招一些工匠,给他们工钱,如太子那般,造竹纸,拓印书籍如何?”
竹子是最不值钱的。因为其生长周期太快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长了老高。
所以竹纸的成本,主要是在人力成本上,皇宫内也有竹海,随便砍伐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