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红楼]林氏第一神医 > 别号(第5页)

别号(第5页)

其中便以苏州总兵脾气最

暴躁,因大皇子临走前还阴阳怪气给了他些脸色瞧,于是这位总兵算着日子就开始找幕僚写参奏折子,争取京城太上皇的灵柩一出宫,丧事一完,他这一本弹章就递到皇上案头。

同在江南为官,那总兵脾气虽暴,但也不是纯莽夫,还来问过林如海的意思。

也是因文臣武将不是一脉,这位三品总兵虽然愤怒上头,但想想到底参的是一位皇子,还是皇上第一位派出巡视办差的皇子,有些没底——他来寻林如海也是想探探,在一些文臣眼里,这位大皇子风评如何。

怎么说呢,大皇子的风评,甭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在正常官员眼里,就觉得他不行。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拉帮结派,可以谋图太子之位,但,但你不能蠢啊。

你手下啥也没有,就在江南大肆公开拉人,是当你京城的皇帝爹是个摆设啊。

简而言之,君主的个人素质是很重要的,英明神武如唐太宗,直接提剑杀到玄武门也多的是人愿意拥护跟随,但蹦蹦跳跳宛如疯兔的大皇子,心里有成算目光深远的官员都恨不得远离他:唉,到时候皇上收拾他可别溅到我身上血。

因苏州总兵与林如海私交不错,人品也过硬,曾经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事从权宜,直接出兵帮林如海镇压过一场因走私贩卖私盐而起得□□。

对这种实在人,林如海也不藏着掖着。

林如海表示你只管参,我这

边参奏大皇子的草稿都写好了,还在润色阶段。

那总兵废话不多说,拱拱手就回去向京城发快递了。

就算没有林如海、苏州总兵陆续上的折子,大皇子一路南下的随从里,也就有皇上派的人。

于是大皇子还在京里扮演孝子贤孙为太上皇崩逝伤痛的时候,皇上这边已经把他南下诸事掌握了个明明白白。

皇上不免对着绍王抱怨:“王叔你说说,朕是怎么生下来这样毫无心肝又蠢笨的畜生呢?”

这话问的刁钻,以至于绍王也没法回答。

他倒是有答案不好直说:在绍王看来,自家王府也是有两个庶子的,不过都是当年王妃有了嫡长子后,庶子才出生,嫡子是长子,这就避免了绝大部分麻烦。

且绍王只把庶子让王妃管教,生母也都未封侧妃,仍旧是普通侍妾。

而从小教育庶子们,也是忠厚老实为上,只要你别歪了心思,以绍王府的地位,将来就跑不了你一个官,一份富足的家业。但要是想同室操戈,争什么世子,那就是自找没趣且自找苦吃。

绍王的态度摆在这里,绍王府内从妾室到庶子,也就都物理层面上的老实安分,从来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单挑一下王妃和世子。

可皇上不然,他素来管生不管养,放着儿子们自己找生路去。皇上总觉得,自己当年能够从生母卑微的阴影里,一路杀出重围,学的文治武功精通,最后登基为帝,儿子

们就算不比自己强,也不能差太多。

谁还是生来就顺顺当当,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不成?

连太上皇这个当年名正言顺的嫡长子,都是很经过一番血斗,才坐稳了皇储之位的。

现实摆在这里,绍王也不好说皇上的错:毕竟绍王府只是个王位,他爱重王妃喜欢嫡子,就能拍板让周黎蘅继位。

可这国家不同,皇上不可能因为偏宠哪个皇子,就定下来让他继位,打压其余儿子,皇上这番放养,也是要看看哪个儿子能出色争出来的意思。

也正因如此,皇子们才心思浮动,都对大位有了觊觎之心。

那走歪了路入了歧途的,估计也不只大皇子一个人。只是大皇子蠢而毒的格外有特色而已。

皇上恨的也是这一点:你但凡是个枭雄人物呢,朕也不会这么生气。

结果长子只是个掰棒子,还掰一个扔一个的笨狗熊,而掰的那一个也掰不明白,可给皇上气坏了。

朕可以生枭雄,但朕真的不想生狗熊儿子啊!

皇上恼了一会儿,看着绍王忽然想起一事:“林如海既不曾跟这畜生搅在一起胡闹,可见还是个明白人。王叔还想着与他家结亲不曾?”

绍王赶紧点头:这可是正事。

皇上端着茶想了一回:“算起来林如海今年也该入京面圣了。只是他一离了江南,朕一时也难找新的巡盐御史顶上。”

事关盐政,绍王也不便多说,只道:“巡盐御史位置要紧,一般

做个七八年也就到头了。”

要是让一官员长久在同一个高位上,难免各处关卡都打通,只手遮天起来。

故而本朝做官的规矩,文臣武将虽不跨行,但文臣班子里头,却是各部来回调换官员,跨度极大。

比如做了两年户部侍郎,一转头调去礼部做尚书,又或者刚从工部管完治水的官员,转眼又去了大理寺审案子都是寻常事。

这也是帝王御人之术,从太、祖爷起就传下来的制衡道理。

林如海能在盐政上做上几年,已经是比较长久特殊的个例了,就在他做巡盐御史的年份里,户部尚书都换过仨了。

皇上听了绍王这话,心里也就暂有了主意:确实该先把林如海调回京城来,叫个与他素无瓜葛的官员去接任,查一查历年盐政的账目再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