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二十九岁,彼时还只是左将军的徐遇春站了出来。
徐遇春说,他手下有三支嫡系部队。
其中之一,名为铁卫三营。
是打防御战的好手。
虽说当时的徐遇春在偌大的大乾军伍中只能算是一个无名小辈。
但他却是唯一一个敢站出来的。
就冲这股莽劲儿,大乾皇帝给了徐遇春和铁卫三营这一次机会。
铁卫三营被连夜派到了玉门关换防。
玉门关是大乾北国的最后一道门户。
倘若玉门关再破。
整个大乾北国的腹地就全都毫无保留的暴露在了北蛮联军的眼前。
到那时。
即便大乾皇帝不想南迁。
那也不可能了。
那一晚,在徐遇春的带领下。
铁卫三营来到了玉门关上。
从高处远眺而望。
玉门关外尸横遍野,杀戮的火光冲天而起。
铁卫三营的七千将士,就这么听着十万骑兵马踏大乾江山。
每一个士卒的心中,都积攒了无限的家仇国恨。
由于北方兵力空虚,损失惨重,军心涣散。
想要再从北方调兵迎击北蛮联军。
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南方的备倭兵和水军调兵。
以火器作为突破口,全力阻击北蛮联军入内。
但大乾疆域之广。
即便是前世蓝星中的元朝都略逊一筹。
就算让南方的士兵日夜不休,整日急行军。
想要赶到北方前线来。
也至少需要十日之久。
无奈之下,大乾皇帝只得从西域借兵三万。
西域承诺,会在两日之内把援军调到北国前线。
为此,铁卫三营才会有驻守二十四个时辰的标准线。
第一个十二时辰,铁卫三营七千余人战死三百,玉门关未破。
第二个十二时辰,铁卫三营七千余人战死四百,玉门关未破。
可到了第三个十二时辰。
援军依旧未到!
当时的徐遇春想过让人去求援。
但彼时的玉门关上,每一颗人头都弥足珍贵。
他不敢冒险突围,更不敢拿身后的圣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