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珩点了点头,放下茶盏,随着老者向二楼而去。
这边厢,韩晖和于缜对视一眼,韩晖笑道:“等这位贾兄谈完事情,我们再过去。”
于缜皱眉道:“贾家门楣高,子弟向来眼高于顶,只怕不好结交。”
韩晖笑道:“文度兄,你看这位贾兄的装扮,像是荣宁二府出来的?”
于缜面色恍然,道:“原来如此。”
“当年荣宁二公在京中八房,几代下来,多有远亲,于宁荣二府几如邻里街坊无异,这位贾珩兄若真是二府出来的,也不会手头拮据到在此沽文换银了。”
于缜笑道:“韩兄所言在理。”
不提二人对贾珩身份的揣测,贾珩跟着老者进入二楼,二楼仍是列着一排排书柜,只是临窗之地,有一雅舍,老者当先而入,笑道:“贾公子,请。”
宾主落座。
贾珩拱了拱手,道:“老先生客气了。”
老者笑道:“老朽刘通,贾公子唤我一声刘掌柜即可。”
贾珩客气道了一声不敢,唤了一声刘老先生。
刘通道:“老朽冒昧,贾公子可是宁荣街过来的?”
贾珩点了点头,道:“刘老先生慧眼,珩为宁国之后。”
老者惊讶道:“原来是宁公之后,怪不得能写出这般金戈铁马、气象开阔的雄文,方才倒是失敬了。”
贾珩轻笑了下,说道:“珩这一脉,并非宁国长房嫡脉,否则,也不会到老先生这里来了。”
刘通笑道:“可公子身上流的还不是宁国公的血?”
贾珩面色微顿,心头也是一叹,这就是让人无语之处了。
无论他来日做什么,科举从军也好,为官作宰也罢,世人眼中都会天然地将他和贾家联系在一起。
刘通笑道:“贾公子,这画本不错,可是三国之事,画本戏曲、评书大鼓也不是没有,恐无法收新奇耳目之效。”
接下来就是正式谈生意的流程,这位刘通掌柜一开口就是先说书稿不够新奇,方便下一步压价。
关于《红楼梦》中都城问题
本来回了读者本章说评论,结果不知为何,发不出来。
我就发个单章吧。
红楼梦原著第一回曾言:
贾雨村叹:“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能称之神京的,唯有十三朝古都,西京长安。
也有不少考据派红学专家认为,这是虚指。
即神京只是表意国都。
但再看后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刘姥姥与其女婿狗儿所言:“……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再看后文,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一回,“……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
如果国都在北京,北京到西安,一千公里出头儿,好家伙,把来旺儿累死得了。
后文,“大明宫”等语,更是指向长安。
所以,红楼梦中都城应是在长安无疑。
那么北京是怎么一回事儿?
红楼考据派以为红楼梦为雪芹家事,红楼故事影射康雍朝事。
但我一直持保留态度,我们先不说此事儿。
至于文中京味儿,大家可能忘了雪芹是清人,晚年在京居住,遣词造句自然显露。
我写本书国都长安,可我长安一次也没去过啊。
当然,红楼开篇就言,朝代,方国皆不可考,说白了,本身就一架空世界,不要太较真。
但我从原著文中呈现来看,虚构的国都应该是在长安。
以上其实都不怎么重要,我把国都放长安,也只是为了方便虚构乱世,陈汉得山川险固,不重蹈明亡覆辙。
当然,本书也是架空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