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这个在艰难岁月里给予李隆基和杨玉环庇护的地方,此刻正被一层柔和的光晕笼罩着。天边泛起一抹温柔的鱼肚白,悠悠地晕染开来,逐渐与淡蓝色的天空交融,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水彩画。微风轻柔地拂过,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轻轻地撩动着屋檐下悬挂的风铃,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也知晓今日的离别,在用这灵动的音符诉说着不舍。
别苑内,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归京的队伍已整装待,高大健壮的马匹昂而立,它们身上的皮毛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油亮的光泽,偶尔轻轻刨动着蹄子,出几声嘶鸣,似乎也在为即将开始的旅程而兴奋。车辆排列得整整齐齐,车身擦拭得一尘不染,满载着归京的希望与对未来的憧憬。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将全力护送李隆基和杨玉环安全归京。
李隆基身着一袭庄重的龙袍,金丝绣制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衬出他身姿的挺拔。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感慨,缓缓迈出别苑的大门,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却又似乎带着些许眷恋。身后紧跟着同样盛装的杨玉环,她今日身着一袭华丽的长裙,裙摆如流动的彩云,绣着精致的花纹,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她的尊贵身份。然而,她的脸上却带着淡淡的忧伤,眉眼间满是不舍,毕竟在蜀中度过的这段日子,已让她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当他们来到别苑外,只见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蜀中的百姓。他们自前来,只为送别李隆基和杨玉环。人群中,有白苍苍的老者,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生活的故事;有怀抱幼儿的妇人,她们的眼中满是温柔与关切,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仿佛在告诉他们,眼前的这一幕是多么重要;还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大唐的信心。他们的眼中满是不舍,却又带着对未来的期许,静静地等待着与李隆基和杨玉环告别。
“陛下,贵妃娘娘!”一位白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他的步伐有些蹒跚,但眼神却格外明亮,眼中闪烁着泪花,声音也微微颤抖,“你们在蜀中这段日子,给我们带来了安宁与希望。如今要走了,我们实在舍不得啊。”说着,他抬起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李隆基赶忙上前,双手稳稳地扶住老者,眼中满是敬重与感激,动情地说:“老人家,朕也舍不得大家。这段时间,多亏了蜀中的百姓对朕和贵妃的照顾。待朕回到长安,定当励精图治,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老者,也向所有百姓许下一个郑重的承诺。
老者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陛下英明,我们相信您。只是这一路山高路远,还望陛下和贵妃娘娘保重身体,一路平安呐。”他的话语里满是关切,就像一位长辈在叮嘱远行的孩子。
“多谢老人家挂念,朕会的。”李隆基说道,心中被老者的话语温暖着,也更加坚定了他复兴大唐的决心。
这时,一个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女孩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她的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手中捧着一束野花,花朵色彩斑斓,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显得格外娇艳。她怯生生地走到杨玉环面前,微微低着头,声音小小的,却充满了纯真:“贵妃娘娘,这花送给您,您就像花一样好看。您走了,我们会想您的。”
杨玉环心中一阵感动,她的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起来,蹲下身子,裙摆轻轻落在地上,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她微笑着接过小女孩手中的花,轻轻摸了摸小女孩的头,说道:“谢谢你,小朋友。娘娘也会想你的。你要乖乖听话,好好长大。”她的声音温柔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小女孩用力地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嗯,娘娘放心,我会的。”
看着眼前这一幕,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祝福的话语。“陛下,贵妃娘娘,祝你们一路顺风,早日平定叛乱,让大唐恢复往日的繁荣。”“希望陛下回到长安后,别忘了我们蜀中百姓。”“愿陛下和贵妃娘娘福泽深厚,平安喜乐。”每一句祝福都饱含着百姓们的深情厚谊,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心中。
李隆基和杨玉环被百姓们的热情所打动,他们一一回应着百姓们的祝福。“大家的心意,朕和贵妃都领了。大唐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位百姓的支持,朕不会忘记大家的。”李隆基大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将这些画面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是啊,我们也会一直记挂着蜀中的百姓。”杨玉环说道,“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们,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她的眼神中满是眷恋,回想起在蜀中度过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百姓们的簇拥下,李隆基和杨玉环缓缓前行。他们看到了百姓们眼中的真诚与善良,也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不舍之情。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千般眷恋,万般不舍。他们与百姓们握手、交谈,倾听着他们的心声,感受着他们的温暖。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着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终于,他们来到了队伍的前方。李隆基转过身,面向百姓,他的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而充满力量,大声说道:“乡亲们,就此别过。待大唐复兴之日,朕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无比的决心和信念。
“陛下万岁!贵妃娘娘万岁!”百姓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浪潮,表达着他们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拥护与祝福。
李隆基和杨玉环登上马车,缓缓前行。百姓们跟在马车后面,一直相送。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手帕,那洁白的手帕在风中飘动,像是一片片洁白的云朵,承载着百姓们的思念和祝福。他们喊着祝福的话语,声音此起彼伏,久久不愿离去。孩子们奔跑着,想要再靠近马车一些,再看一眼他们敬爱的陛下和贵妃娘娘;老人们则站在原地,目光紧紧地追随着马车,眼中满是不舍和牵挂。
马车渐行渐远,百姓们的身影也越来越小,渐渐变成了一个个模糊的小点,但他们的祝福声却依然在耳边回荡,萦绕不去。杨玉环透过车窗,望着渐渐远去的蜀中大地,心中感慨万千。青山连绵起伏,绿水悠悠流淌,这片熟悉的山水即将成为回忆,但那些温暖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将永远留在她的心中。
“陛下,蜀中百姓如此热情,真让人感动。”杨玉环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泪花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晶莹的珍珠,折射出她内心的感动与不舍。
李隆基握住杨玉环的手,他的手宽厚而温暖,传递着力量和安慰,说道:“是啊,这些百姓都是大唐的根基。此次归京,朕定要让大唐重新繁荣昌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望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复兴的那一天。
随着马车的前进,蜀中那熟悉的山水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但李隆基和杨玉环知道,他们与蜀中的情谊,永远不会消逝。这片土地,这些百姓,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而他们也将带着蜀中百姓的祝福,踏上归京的征程,去迎接新的挑战,为大唐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这充满希望与未知的道路上,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百姓,有对大唐的热爱,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让大唐重焕生机。
喜欢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