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爱上中文>五年县令,亿斤粮震惊李世民 > 第095章 有远见的榆社县县令(第4页)

第095章 有远见的榆社县县令(第4页)

翻看公文的时候,看到一份来自榆社县的请求。

榆社县令周凯乐上书,请求州府给榆社县修建一条通往辽州城的水泥路。

看完周凯乐的公文,方源下意识点头,觉得这个周凯乐有远识,知道加强州县之间的联系。

在大唐,州府与县府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但县府一般是不喜欢和州府联系太过紧密的,不想太被控制。

“传周凯乐,就说本官要与他商量水泥路一事。”

方源叫来州吏吩咐道。

辽州一城三县中,平城县离辽州城最远,然后到榆社县,辽山县就在旁边。

下午的时候,榆社县令周凯乐到,双手都没有空着,带来了榆社县的特产。

“下官周凯乐,拜见刺史大人。”

周凯乐恭敬行礼。

这是一个比方源大七八岁的中年人。

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身材修长,是一个美男子。

“坐。”

方源淡然道。

长相不错,有一身好皮囊。

难怪能够做辽山王家的上门女婿。

“谢刺史大人。”

周凯乐再次行礼。

他看了眼现场,去喝茶的地方坐下。

州府大堂这里,坐的地方都移去差几分附近了。

方源将手中的公文看完,耽误片刻,才来到周凯乐对面坐下。

“听说你想修建水泥路,说说你的想法。”

方源淡然道。

周凯乐公文上已经表述。

但方源对他的公文快速看一眼,没有细看。

这也是县府不太愿意和州府亲近的原因之一,无论公文上写得多么详细,见到刺史之后还得复述一次。

而且公文上的内容还不能不详细,否则刺史听完复述之后来一句,怎么和公文上的内容不同,然后事情可能就黄了。

“刺史大人,您曾说要致富先修路,下官对此感到深深的佩服。”

“下官曾见过有条偏僻的村庄,因为开通一条小小的山路,就使得村里的百姓富裕了不少。”

“现如今有这么大的一条水泥路,不要说我们辽州三县的百姓慢慢往辽州城发展,就是外面的人也将会吸引不少过来。”

周凯乐奉承道。

见方源准备泡茶,他连忙接替过去。

现在长安城可能还没有普及茶,但是辽州已经普及。

因为茶行的大本营就在辽州城,其他各地是从辽州城发货出去的。

故而现在辽州一城三县的人都知道新茶,也有不少人开始喝茶,其中就包括周凯乐。

“你说的不错,继续说。”

方源点点头道。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方源在开发会上说过。

现如今,随着城北商业街的开业,辽山县的百姓都是来这边赶集的。

据司户统计,这里面还有榆社县的百姓,而且人数还不少,听说是先经过辽山,然后上水泥路到来。

这个年代的马很珍贵,普通百姓没有,出远门需要借助牛车,几乎每条村都会有做牛车的生意,给点钱,然后同一时间来回。

“榆社县也有不少商贩,如果能够在榆社县和辽州城开通一条水泥路,他们来回必定更加频繁,运输货物,人员走动等等,也会方便很多。”

“下官还得知,刺史大人正在开采武东山的煤,如果能够有一条水泥路出现,将这些煤运回辽州城,肯定会方便许多。”

“故而请求刺史大人给榆社县修路,榆社县全体上下数万百姓将会对刺史大人感激涕零!”

周凯乐给方源倒茶,带着讨好说道。

路的作用他有深深的同感,他刚才口中的偏僻村庄,其实就是他出生的地方。

就因为开了一条小小的路,而且还是人为砍掉两边树木走出来的路,以致于他有今时今日的地位。

若是榆社县能够开通一条前往辽州城的水泥路,他相信榆社县的政绩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对自己有大大的好处。

“你说的不错,本官没有理由拒绝你的请求。”

方源沉吟片刻,缓缓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