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骑车从县里出来后,直奔公社方向。
林阳回村里,就看到家家户户的炊烟滚滚,路过的几家都传出了饭香的味道。
这是醋溜凉面。
凉面的味道是闻不到的,但是熬制的香醋是忠县独有的,一绝,香飘十里,让人胃口大开,能干两大碗行面。
“娘,今天你这醋熬制得可太香了,我大老远的就闻到味道了。”
推着车进了院子,黄昏的夕阳把林阳的影子拉得修长。
狗棚里的命硬看着林阳回来,冲了过来,伸着舌头绕着他转。
林阳一把抱着命硬就进了屋。
刚好看到张桂英站在炕沿前面,炕上放着一张大大的切板,双手一拉,行面拉开在切板上拍打,声音越响,说明越劲道。
这面,是刘青青让人送来的,比公社生产队发的面要劲道得多。
听说,是北疆那边来的面粉。
“回来了?赶紧洗手吃饭。”
听到林阳的声音,张桂英转过身将一米多长的面条扔进了咕咚咕咚的铁锅里,用筷子搅散,又用勺给锅里加了点凉水,防止溢出来。
“小花呢?还没回来?”
林阳洗了手,这才发现电视机是开着的,但是没有林小花的身影。
眼瞅着快天黑。
想起上次的丁皮子带着人来生产队,要不是马长生帮忙,被打破头的就是林小花。
“回来两个多小时了,进了屋嘟囔了一声就到自己厢房了,不知道在算啥,反正看着挺不开心的,你去看看。”
“叫她吃饭。”
张桂英说道。
“去黄家穴收个皮子,我也没见院子里有狗皮,怎么还郁闷上了。”
林阳好奇地出了上房,在厢房门口敲了敲门:“老三,干啥呢,我进来了。”
“二哥,你进来。”
听林小花的声音,林阳才推门而入。
林小花正坐在小板凳上,趴在四方桌上在写写算算:“干啥呢,这么认真,这是要参加高考啊。”
“啥啊。”
林小花抬头,撇了撇嘴:“我是在算咱们现在收皮子要多少成本?”
“1块9毛钱一斤?”
“你这牛皮的价格定得也太高了,都快赶上皮革厂了,咱们可赚不了钱。”
林阳瞄了一眼林小花手底下的本子,上面是各个不同牲畜的皮子价格。
“谁说不是呢。”
林小花站起身,拍着有些发麻的肩膀,然后拿起旁边的一个小本子:“今天我和大牛哥,还有程叔去黄家穴问问狗皮子的价格,也是高得离谱,一张大黄狗的皮子要2块钱,皮革厂的收购价才2块2毛钱。”
林阳看了一眼,上面记录的都是今天去黄家穴问的皮子价格。
黄牛皮子是1块8毛钱一斤,只比皮革厂的便宜1毛钱。
羊皮就更不用说了,一张山羊板皮4块7毛钱,比皮革厂的便宜3毛钱。
林阳看着林小花自己做的收皮子的价格目录,比这张抄录的普遍高1毛钱。
“怎么这么高?”
看着这触目惊心,没有任何利润可言的价格,林阳皱了皱眉。